国产原研药强强联手 提升患者生存期和质量晚期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国产原研药强强联手 提升患者生存期和质量晚期肺癌治疗探索“去化疗”模式 (特约记者杨静 通讯员姚君)近期,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团队开展的临床研
原标题:国产原研药强强联手 提升患者生存期和质量晚期肺癌治疗探索“去化疗”模式
(特约记者杨静 通讯员姚君)近期,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盐酸安罗替尼胶囊一线联合用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探索性研究”取得最新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验证了“去化疗”模式(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疗效及安全性。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项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评估“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线联合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项目采用的药物均为国产新药,目前已开始更大范围的二期试验。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等新治疗策略的兴起,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持续改善。对于那些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既往的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都是在化疗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治疗临床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往往会降低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也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韩宝惠团队开始致力于探索一种更具安全性、耐受性且有效的新联合治疗模式。
“信迪利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PD-1抑制剂。“安罗替尼”是国产1.1类创新药,是全世界唯一的单药获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适应证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口服药。基于这两项药物的优质疗效,韩宝惠团队大胆设想,创新设计了“国产免疫药+国产靶向药”的治疗思路,并牵头开展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Ⅰb期临床研究,首次提出了“去化疗”的肺癌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药物治疗模式。
从2018年9月首例患者入组,到完成全部样本量入组,仅用了5个月。相关研究成果首次在2019年世界肺癌大会上进行口头和海报展示。这一“去化疗”联合模式一经提出,便在世界肺癌研究领域受到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经过更长时间的随访与跟踪,韩宝惠团队再次受邀在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对研究的最新结果作报告。相关成果也同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胸肿瘤学期刊》。论文中的数据振奋人心: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2.7%,疾病控制率(DCR)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5个月,12个月的存活率(OS)达95.5%。此外,这一联合模式并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
研究证实,抗血管药物联合PD-1免疫治疗,不仅达到了以往联合化疗的疗效水平,还能有效提升一线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真正实现了“去化疗”的目标。“去化疗”治疗模式打破了国际惯用的治疗标准和思维模式,未来,晚期肺癌患者将多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杨静 姚君)
文章来源:《中国肺癌杂志》 网址: http://www.zgfazzzz.cn/zonghexinwen/2021/050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