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完成首例肺癌患者在线自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漫)近日,一项临床创新“黑科技”uCT-ART在线自适应放疗技术(CT-guided adaptive radiotherapy)首次应用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并在肺癌放疗领域率先落地。 据了解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漫)近日,一项临床创新“黑科技”uCT-ART在线自适应放疗技术(CT-guided adaptive radiotherapy)首次应用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并在肺癌放疗领域率先落地。
据了解,该项技术不仅实现了动态定位,为直击癌症装上了“卫星导航”,更在采用4D-CT的基础上,完整地在线自适应调整放疗计划,仅用时10分45秒。此外,图像质量也实现全方位革新,具备覆盖全身癌种的应用潜力,有望助力广大肿瘤患者得到准确、高效、个性化的放射治疗。
中大肿瘤放疗科陈明教授团队为肺癌患者进行4D uCT-ART(4D CT在线自适应放疗)。受访者供图
为直击癌症装上“卫星导航”
所有操作一次性解决
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高,其中肺癌位列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首位。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一技术通过直线加速器向肿瘤发射射线,杀死癌细胞。若放射位置不精准、剂量不当,易“误伤”患者健康细胞,损伤患者健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任陈明介绍,对肺癌患者而言,一个放疗周期往往需要进行20至30次放疗,时间长达1个多月。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首次扫描的肿瘤形态影像,勾画患者肿瘤靶区,物理师再基于此计算放疗剂量,为患者制定放疗计划。放疗过程中,肺部肿瘤退缩、原来有炎症和不张的肺组织的变化、心肺生理运动等,会导致肿瘤形态、位置、大小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此外患者体型变化、摆位和器官形状变化等也会造成肿瘤的变化,这就需要放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放疗计划。
陈明教授与团队为患者实施治疗方案。受访者供图
“抓捕动态变化的肿瘤影像相当于舞台上追光灯追逐主角,如影随形,清晰呈现主角的动态变化。”陈明表示,传统直线加速器的图像不够清晰,捕捉肿瘤位移和形变的能力有待提高,患者往往需要在另一台清晰的影像设备上进行肿瘤定位,再等待医生重新制定计划,患者放疗周期会变更长。“这台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具备诊断级清晰的CT图像,我们在患者每一次放疗前,都能获取高清晰度CT图像,并直接基于当天的CT影像和病灶信息为患者在线制定高精度的个性化治疗计划。所有操作一次性解决,医生可以更为灵活、实时动态调整计划方案,患者也不必奔波于各个科室,极大简化了患者就医流程,造福广大肿瘤放疗患者。”陈明说道。
产医融合创新
共同攻坚“卡脖子”难题
uCT-ART技术的诞生背后,是中大肿瘤与联影医疗研发团队在对放疗痛点深入思考下,开展的产医协同实践。2018年起,联影医疗与中大肿瘤作为攻坚克癌的产医搭档,已在多个领域展开密切合作: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探索者、75cm超大孔径磁共振 uMR Omega、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uRT-linac 506c等一系列临床科研大装备相继进驻。随着战略合作升级,双方正在合力构建覆盖精准诊疗、精准免疫治疗、精准放疗联动的诊疗一体化创新生态,打通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持续优化就医体验并提升癌症治愈率。
2021年国庆期间,联影医疗CT-linac 506c正式服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这也是该院引入的首台国产放疗设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任技师林承光告诉记者:“CT-linac 506c入驻7个月来,接近100%的开机率,基于诊断级CT的图像引导模式比以往的CBCT更高清,软组织成像的清晰度令人欣慰,其软件操作与各项特色功能也更符合中国医生的习惯,贴合中国患者病况,有好的影像在前,才能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管技师姜晓勃则表示,CT-linac 506c一键摆位、一键卸载病人等特色功能,大幅提升了治疗师的工作效率。经过短时间磨合后,每天持续开机工作16~17小时,治疗100多位病人,稳定性表现非常好;一体化诊断级CT单次扫描只需十几秒,图像清晰,快速又精准。
文章来源:《中国肺癌杂志》 网址: http://www.zgfazzzz.cn/zonghexinwen/2022/0425/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