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癌晚期到肿瘤消失,人民日报记者抗癌成功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凌志军,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作为时政记者,他曾经记录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风云变迁;同时,他作为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凭借着积极的心态,和自己独有的思路正面“战胜”
凌志军,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作为时政记者,他曾经记录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风云变迁;同时,他作为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凭借着积极的心态,和自己独有的思路正面“战胜”了癌症。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果然,两个星期之后,医生告诉凌志军,他脑部的肿瘤并没有变大。
1、“癌症不是绝症,别让医生吓死人”
[1]《凌志军:忘了,就忘了吧》 .南方人物周刊.2012-10-29
他先是切除了左肺的恶性肿瘤,拒绝使用一切抗癌特效药,也拒绝放疗和化疗,自己摸索着适合自己康复方式。最终在5年后,凌志军重获新生——他的肿瘤消失了。
医生告诉凌志军,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只能接受全身化疗了。凌志军懵了,但很快就接受了现实,并开始寻找康复之路。
人在面临癌症晚期时,是只能“束手无策”,还是顽强对抗?
患癌之前,凌志军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患癌之后,他学会了劳逸结合,把身体交给大自然,在户外度过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每天最重视的就是吃喝拉撒睡。
在凌志军看来,癌症的治疗首先要有一个乐观、强大的心态,不要自己吓自己;其次,除了听医生的话,也要学会自我思考,寻求个性化、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当然,日常的生活管理也是不能忽视的。
凌志军认为,医生对于病人的影响力是迅速和压倒性的。病人希望从医生那里获得活下去的信念,但是大部分医生的话语和行为都是没有温度的,会再次把病人打入绝望的深渊。
有足够的空闲时间,他还会去一些环境和空气好的地方休养。当然,他又回到了自己热爱的滑雪场,重新享受生命的狂野。
化疗期间,他还要忍受副作用……但是,最终他还是挺过来了,成功战胜了癌症。现在,赵淳生仍然身体健朗,精神状态非常好。
他没有像医生当初说的活不过3个月,而是越活越像一个健康的人。而他在《重生日记》中,也分享了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感悟和忠告。
那么,对于不了解医学的病人来说,他们应该怎么区分合理治疗和过度治疗呢?
凌志军认为,虽然很难,但是或许坚信“癌症是有可能自愈的”的信念是有用的。作为病人,要听医生的话,也要听自己身体的话,绝对不能盲目。
4、“学会辨别医生是否值得信任”
凌志军的抗癌经历,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他主要总结了3点: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日常少生气,多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脏腑失和,久而久之,血行不畅,脉络淤阻,就会结成块,导致肿瘤的形成。
工作为乐、助人为乐、坚持原则为乐。
而且,事实证明,大牌专家的判断并不见得就一定是对的,出于种种原因,他们也会犯错,影响病情的判断和治疗。
癌症可怕吗?可怕,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合理治疗,就能赢得胜利!
2、“要成为一名聪明的患者”
[2]《当初被医生诊断活不过3个月,现在依然很健康!人民日报记者患癌后的8大感悟,字字如金!》 .健康时报.2018-01-26
3、“把身体交给大自然”
要用脑子救命,做一个聪明的患者,相信自己和自己身体的力量,而不是医生说什么就做什么。
[4]《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中国文明网.2012-09-28
2007年2月初的一个凌晨,凌志军完成了自己的新书《中国的新革命》,疲惫不已的他昏昏沉沉地睡去。为了这本书,他已经废寝忘食12个月,本以为忙完之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参考资料
做完胸部手术后,凌志军在康复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身体仿佛有一股神奇的自愈能力。慢慢的,他知道了身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也开始反复过度医疗的问题。
其实,不只是凌志军的抗癌历程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淳生也有着意义非凡的抗癌经历。
他指出,死于癌症的人,有1/3是治死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度医疗。 文章来源:《中国肺癌杂志》 网址: http://www.zgfazzzz.cn/zonghexinwen/2022/0604/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