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住肺癌的“两扇门”:戒烟与筛查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超 张黎娜 实习生 吴清凡 “肺癌的防治不单纯是医生的事,更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烟民应尽早戒烟。公共场所更应当全面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超 张黎娜 实习生 吴清凡
“肺癌的防治不单纯是医生的事,更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烟民应尽早戒烟。公共场所更应当全面禁烟。更重要的是,45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的人,每年要做至少1次体检,通过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早期发现筛查出早期肺癌。”李少民说。
以往我们多用X线胸片来筛查,而根据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表明,X线胸片虽能检出更多肺癌,提高手术切除率,但并未降低肺癌病死率,故目前不推荐X线胸片作为肺癌筛查的工具。
西安新闻网讯 肺癌发病因素很多,许多因素是个人无法解决的,如遗传因素,大气污染及环境因素等。个人如何才能做到最好地防癌治癌呢?答案是:戒烟和筛查!
LDCT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热点。与普通CT平片相比,LDCT的优点在于其放射剂量仅为其1/6,却能检测出直径近2mm的肺部结节,敏感度是X线胸片的10倍,并且LDCT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利于对病灶性质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总体而言,LDCT既可以降低受检人员的放射线暴露时间又能获取足够的胸部影像,因此逐渐成为肺癌筛査的主要方法。
【来源:西安新闻网】
不仅吸烟对肺癌发病密切相关,对肺癌死亡及其他癌症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有证据表明继续使用烟草会还对癌症治疗结果产生多重不利影响,包括生存率降低,复发概率增加,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加重和生活质量变差等。因此,包括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在内的大多数主要癌症组织强烈支持建议癌症患者戒烟。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及我国都进行过回顾性研究,证明吸烟男性肺癌的死亡率为不吸烟男性的5~20倍。
而且,高危男性通过筛查可以降低26%的肺癌死亡风险;在女性中,降低的死亡风险更为显著,为39~61%。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对于高危的既往或当下吸烟者,接受低剂量CT筛查,可以显著降低肺癌病死率,男女均可以从筛查中获益。
研究表明,早期微小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100%,而进入到IIA期、IIB期、III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直线下降至46%、36%、20%。那么,如何发现早期肺癌呢?筛查!用什么方法进行筛查呢?
另外,筛查是个人防治肺癌的第二道门户。筛查可以发现早期肺癌,达到早诊早治的目的。
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得到了快速进展。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这三项技术都可以显著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包括非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降低漏诊癌症的发生率,缩短放射科医师的报告时间。在检测到肺结节后,这种设备还可以辅助分割和准确测量尺寸。此外,这些技术已被证明具有协助肺结节的风险分层,区分良性和恶性结节以及减少肺癌筛查人群不必要的检查。
根据各国的大量调查资料都说明肺癌的病因与吸纸烟关系极为密切。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增多呈平行关系。有吸烟习惯者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烟与肺癌发生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吸烟越多,发生肺癌的机会就越多,戒烟后可减少肺癌的发生,比不吸烟者高20倍。本世纪末,西欧国家随着妇女吸烟者日益增多,女性病人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烟草中有上百种有害物质,目前已知的跟肺癌相关或者跟癌症相关的物质共有69种,吸烟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是烟草中含有烟草焦油、3,4-苯并芘、亚硝胺等10多种有害致癌物质。
有研究表明:筛查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诊断第一原发肺癌的患者数目显著更多。将筛查组、对照组和国家癌症登记处中,各分期患者比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筛查组中Ia期患者比例显著更高,达到50%。
中国癌症早期筛查(CHANCES)试验(肺癌、结直肠癌)于2019年春季推出,其主要目的是(1)研究LDCT肺癌筛查在减少肺癌方面的疗效以及高危人群肺癌死亡率(2)评估不同筛查间隔的有效性(3)确定中国人群肺癌筛查的最佳方案。提高肺结节的准确检测率,降低假阳性结果率和提高放射科医师的工作效率是实施LDCT筛查的三大挑战。
由于近90%的肺癌可归因于吸烟,因此烟草控制对于降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至关重要。直接吸烟不仅其本身受害,而且放出烟雾可造成周围的人被动吸烟,母亲吸烟可影响胎儿的健康。除了主动吸烟的人,受害更深的是那些经常被迫吸“二手烟”的人,他们发生肺癌的几率也相对较高。所以戒烟不仅对个人有益,对家庭和其他人也有益。戒烟可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家庭成员和他人二手烟的吸入。
文章来源:《中国肺癌杂志》 网址: http://www.zgfazzzz.cn/zonghexinwen/2022/0712/1624.html
上一篇:35岁单亲妈妈患肺癌晚期:我不抽烟不喝酒,为什
下一篇:迪哲医药(688192.SH):舒沃替尼临床数据入选2022年